张家港爱上网 张家港爱上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楼主: 在水一方2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【香山小区】现代简约与三星装饰:装修全景展示,力争图文并茂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3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0 13:45:27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安徽
历史,关键在平时,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。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。

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,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。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。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,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。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,在反复中提高。书才是最根本的。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。

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,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,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,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。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。例如,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,说明了什么。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,无非就是从背景、性质、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。有的书上说,要把历史学成“立体”的。我想,所谓的“立体”,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。经常这样思考,对不同的历史现象,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,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。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。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,光记住一些时间、地点、事件是没有用的,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,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。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,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。

其次,做题当然也很重要。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。现在的历史题,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。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。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,此外也有一些技巧。例如做选择题时,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“根本原因”、“实质”之类的问题,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。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,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。再如“直接”与“间接”这样的问题,在我看来,其实也很简单。答“直接”时,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,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,完全不必拐什么弯。除了“直接”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“间接”那部分去了。

至于问答题,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。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,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,只要掌握了方法,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。首先是分析。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,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。不要担心想太多,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,都有可能是正确的。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“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,要有创新,有自己的观点”,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。

其次是表达。最好是分条阐述,一点写一两行,不必太啰嗦,关键是把要点写出,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,写得太多,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,不仅会喧宾夺主,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,还会浪费许多时间,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。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,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。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,如果一道题是八分,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。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,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,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。同时,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。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,就会显得层次分明,逻辑性强,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。最后,字迹一定要工整。想想看,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,如果字迹潦草,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?

最后,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。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,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、与老师探讨习题,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。也可读一读像《历史学习》这样的杂志,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,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,对解题很有帮助。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,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。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,容易忘。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。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。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,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,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,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,注意科学合理,确保能够按时完成。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。一条是老师的,一条是你自己的。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,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,还可再看看中国史。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,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,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,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。另外,专题复习也很重要。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,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,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。其实,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,不用担心学不好它,只要肯用心,掌握方法之后,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72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0 13:45:44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江苏苏州
如何学好政治?
学习政治不能死记硬背,高中政治的学习说白了就是为了高考,那就可以从题型入手。
选择题最要用排除法,先读题将题干关键字找出,再从选项中排除与题干不相关的。
首先要排除这样的思想,认为政治是副课,平时不怎么认真学,到考试的时候突击背诵就可以的思想;高中的政治到了大学,不管你是理科学生和是文科学生,作为基础科目仍然要学习,所以要认真对待。
其次政治的学习重在理解,也就是说,把基本原理、理论要理解,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,就是说对我们生活中的事情,多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,哪怕只有那么一点都行,这样的积累与坚持,你的政治一定会提高。
把握三句话:以本为本,重视基础,训练能力
以本为本,就是要处理好教材与参考资料的关系,必须以教科书为学习的根本,尽可能地掌握教材,决不能离开教材看资料。
重视基础,就是要特别注意学习好教材上的基础知识、主干知识,根据考试大纲的考查内容,每一个知识点过关,老老实实在打好基础;
训练能力,就要要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次测试,在周测、月考、模拟考试中检查知识不足,提高应试能力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73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0 20:35:15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LAN
孩子读高中,面临分科,影响以后专业及就业,先做点准备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74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0 20:37:41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LAN
今天因工人在他处收尾,没有来,无进展无图片。
希望明天起加快速度,要又好又快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7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0 20:57:04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LAN
http://3g.tianya.cn/bbs/art.jsp? ... ;amp;frpst=index_17
中国人为什么不再热衷于改革?
改革,本来应是除旧布新,让弱势的人民受益,可结果不是,领导用改革的名义,集权了,更 夺了...
教育改革后,上不起学了; 医疗改革后,看不起病了; 住房改革后,买不起房了...
百姓还再热衷改革?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76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1 18:48:15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江苏苏州
开孔。
特别是空调的孔开得位置要合适,挂机高约2.2米,兼顾美观与制热效果,还要与插座配合好,安装空调后,大多数的角度看时,连接管及电源线要能被室内机基本遮住,会漂亮些。

DSC01899.JPG (166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899.JPG

DSC01901.JPG (165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1.JPG

DSC01902.JPG (160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2.JPG

DSC01903.JPG (165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3.JPG

DSC01907.JPG (167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7.JPG

DSC01908.JPG (157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8.JPG

DSC01917.JPG (166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7.JPG

DSC01916.JPG (171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6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77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1 18:49:19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江苏苏州
电管与水管走线。
丰果的水管,培达的电管。
横平竖直,等距固定。
做的可好?
186楼66老师(
大拇指
装修
水管和线管都要固定好,不固定,粉刷时一压管子往里走,一松就往外跑了,肯定空鼓
186楼66老师(
大拇指
装修
水管架空的地方都要保温处理,主要是减轻水流动的声音,保温是说说的,隔音是真的。
http://www.loveshang.com/read.php?tid-321431-page-1.html

DSC01904.JPG (165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4.JPG

DSC01909.JPG (164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9.JPG

DSC01914.JPG (166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4.JPG

DSC01915.JPG (165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5.JPG

DSC01900.JPG (166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0.JPG

DSC01918.JPG (180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8.JPG

DSC01905.JPG (164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05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78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2 18:34:21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江苏苏州
下班后去房子看了看,主要是在高处布了空调的电管。高处作业难度大,上上下下的,比较费工,因此,变化可能会感觉小些。

DSC01913.JPG (165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3.JPG

DSC01914.JPG (166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4.JPG

DSC01915.JPG (165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5.JPG

DSC01916.JPG (171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6.JPG

DSC01917.JPG (166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7.JPG

DSC01918.JPG (180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8.JPG

DSC01919.JPG (155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19.JPG

DSC01920.JPG (163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20.JPG

DSC01922.JPG (164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22.JPG

DSC01923.JPG (165 KB, 下载次数: 0)

DSC01923.JPG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79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3 11:37:43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LAN
今天三星装饰的殷总(张家港的负责人)与工程部夏经理到现场了解施工质量与进度情况,有领导的重视,让我对下一阶段的质量与进度更有信心,感谢他们的重视!
殷总曾表示要做样板工程,我也表示将积极配合,希望成为样板工程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38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6-13 17:10:24 | 只看该作者 来自: 江苏苏州
如何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?


  有些同学忙一阵子数学,烦了再看语文,累了就看一会电视,一晚上下来,什么东西也没学到。也有些同学认为晚上学习效率高,熬夜到三更半夜,导致白天疲惫,精神不集中,脑子反应迟钝。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。而如果学会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,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。

  首先,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学习时间,因为白天精神状态好,记忆力强,思维活跃,白天一小时的学习效率相当于夜晚的一个半小时。同学们每天上课前在头脑中做一个简单的学习计划,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,防止无目的的听课。课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,对所学知识作一下简单预习,上课有重点的听课。还有,不要只注重整段时间,不把零碎的时间放在眼里。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抓紧零碎的一两分钟,长期积累下来会有惊人的效果。灵活利用挤出来的时间,如课前、课后、乘车时间来记几个英语单词,背一些英语句子,完成一些学习上的小任务,可以把大块的时间留给课外的提高练习。

  其次,要统筹安排课外学习时间,分清各项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,防止“捡了芝麻,丢了了西瓜。”可采用“ABC”时间分类法,将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分为A(重要)、B(次要)、C(一般)三类。重要的事情要先做,如当天的作业和课堂知识的复习与巩固;次要的事情,包括课外阅读或预习等,可随后处理;一般的事情,如超前自学新的课文,可以按照所剩时间的多少来灵活处理。如基础很差,就不必急于去加做什么课外补充练习了,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所学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。但如果课下作业很轻松就完成了,就该多做一些提高能力、发散思维、拓展延伸的课外题。做作业时要调整自己的状态,尽量使大脑、体力、情绪处于最佳状态,这样才会有效率。要尽量避开情绪低落、无精打采的不利时间,在头脑最清醒、记忆力最好的时段,安排记单词、背课文或做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题;在情绪低落、记忆力减退和精神不集中的时段,就要安排难度不大且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,如听听英文歌曲、看一些小故事等,或者干脆闭目养神,休息一下,等精力旺盛的时候,再坐下认真学习。

  另外,在学习时间安排上,有一个著名的公式:8-1>8,意思是从8小时中拿出1个小时进行体育运动、娱乐或休息,表面上只学习了7个小时,但由于精力充沛,其效率远大于连续不断地学习8个小时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要注意“劳逸结合”。在学习感到大脑乏力,精力不集中,有厌倦情绪时,就要停下来,休息一下,做一些文体活动,这样才能使自己头脑保持清醒,以充沛的精力做下一件事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投诉争议|张家港爱上网 ( 苏ICP备06012519号-1 互联网信息服务(ICP)经营许可证(含电子公告): 苏B2-20130130号 )

GMT+8, 2025-8-6 02:31 , Processed in 0.10826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